台汽電是綠電嗎?臺灣汽電共生系統的綠電屬性與效益詳解
台汽電是綠電嗎?
台汽電(台灣汽電共生股份有限公司)在部分營運項目中,確實生產並使用綠電,但其總體綠電佔比與單純的太陽能或風力發電廠有所不同。 核心在於其「汽電共生」的運作模式,強調能源的綜合利用與效率提升,其中可再生能源的導入是其發展方向之一。
本文將深入探討台汽電的綠電屬性,其營運模式、綠色能源的應用、以及在台灣能源轉型中的角色。
認識台汽電:汽電共生的營運模式
台汽電,全名為台灣汽電共生股份有限公司,是台灣一家重要的能源供應企業。其核心業務為「汽電共生」,這是一種將發電與熱能生產結合的技術。傳統的發電廠主要生產電力,而燃燒燃料所產生的熱能則大部分被排放到環境中。汽電共生系統則能有效回收這些廢熱,用於生產蒸汽,這些蒸汽可以供應給鄰近的工業區作製程使用,或是透過再加熱用於發電,從而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燃料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這種模式的優勢在於:
- 提高能源效率: 透過熱能的再利用,整體能源轉換效率遠高於單純的發電廠。
- 減少燃料消耗: 由於效率提升,生產同等能源所需燃料減少。
- 降低環境污染: 燃料消耗減少,意味著溫室氣體排放量相對較低。
- 提供穩定能源: 汽電共生系統通常能提供穩定可靠的電力和熱能供應,是許多工業製程的關鍵。
台汽電的綠電來源與屬性
談到「台汽電是綠電嗎?」,我們需要細分其能源來源。台汽電的發電方式包含多種,其中涉及綠電的方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部分:
1. 生質燃料的使用
台汽電積極導入生質燃料(Biomass Fuel)作為發電的燃料之一。生質燃料是指來自生物質的燃料,例如農業廢棄物、林業殘渣、甚至特地種植的能源作物。這些燃料在燃燒時釋放的二氧化碳,可以被視為植物在生長過程中從大氣中吸收的二氧化碳,因此在碳循環的過程中,可以被視為碳中性或近乎碳中性。
當台汽電使用這些生質燃料進行發電時,其產生的電力即具有綠電的屬性。這也是台汽電在綠色能源發展上的一個重要方向。
2. 廢熱回收與再利用
雖然廢熱本身不是「綠色能源」,但其回收再利用的過程,卻是提高能源效率、減少額外能源消耗的關鍵。透過汽電共生系統,原本會浪費的熱能被有效利用,這間接減少了生產同等能源所需消耗的化石燃料,從而減少了碳排放。從這個角度來看,汽電共生的效率提升,對於達成減碳目標是有正面貢獻的。
3. 協同發電與廢棄物處理
部分汽電共生系統也能與廢棄物處理結合,例如垃圾焚化發電。垃圾焚化過程中產生的熱能可以被回收用於發電。若能妥善處理焚化過程中的污染物,並將其視為一種能源回收的途徑,那麼這部分產生的電力,在某些分類標準下,也可以被視為一種「可再生」或「替代」能源。然而,其綠電的定義與純粹的太陽能、風力等有所不同。
4. 引入太陽能等再生能源
為了進一步提升綠電佔比,台汽電也在探索或已經在部分廠區導入太陽能發電等其他再生能源。這部分直接產生的電力,完全符合綠電的定義,能夠進一步稀釋整體發電結構中的化石燃料比例。
台汽電在綠色能源中的定位
相較於單純的太陽能或風力發電廠,台汽電的綠電屬性更為複雜,但其貢獻不容忽視。其核心價值在於:
- 提升整體能源效率: 汽電共生模式本身就是一種節能減排的技術。
- 多樣化的綠色能源組合: 透過生質燃料、廢熱回收,以及未來可能擴大的再生能源導入,台汽電能夠在能源結構中增加綠色比例。
- 工業用能的穩定與綠化: 許多工業區依賴台汽電穩定的熱電供應,其綠色能源的導入,有助於實現工業端的碳中和目標。
為什麼不是所有電力都是綠電?
需要強調的是,台汽電的發電來源仍然包含傳統的化石燃料(如燃煤、燃氣)。因此,並非其生產的所有電力都屬於綠電。綠電的定義通常是指利用可再生能源(太陽能、風能、水力、地熱、生質能等)生產的電力。台汽電的「綠電」成分,主要來自其使用生質燃料、以及未來可能擴大的其他再生能源發電。
綠色憑證與再生能源憑證
為了量化和證明其生產的綠電,台汽電會透過購買或自行生產的方式,取得綠色電力憑證(Green Energy Certificate, GEC)或再生能源憑證(Renewable Energy Certificate, REC)。這些憑證是追蹤和驗證綠色電力生產和消費的工具,有助於企業和政府推動綠色能源發展。
台汽電對台灣能源轉型的貢獻
台灣政府積極推動能源轉型,目標是提高再生能源佔比,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在這個過程中,台汽電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汽電共生技術能夠在提供穩定能源的同時,透過導入生質燃料等綠色能源,逐步降低碳足跡。此外,其在工業園區的布局,也為工業端的綠色轉型提供了重要的支撐。
總結:
針對「台汽電是綠電嗎?」這個問題,答案是:部分是。 台汽電透過其汽電共生模式,在運用生質燃料、回收廢熱、以及潛在導入其他再生能源等方式,生產並使用了綠色電力。然而,其總體發電結構仍包含化石燃料,因此不能將其所有電力都視為綠電。台汽電的價值在於其能源效率的提升和綠色能源組合的多元化,為台灣能源轉型和工業綠色發展做出了獨特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