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ed Call是什麼?詳解選擇權交易策略與應用

Covered Call是什麼?詳解選擇權交易策略與應用

Covered Call是什麼?

Covered Call,中文稱為「已實現價外選擇權」或「備兌認售權證」,是一種常見且相對保守的選擇權交易策略。簡單來說,它指的是投資者同時持有某項標的資產(例如股票),並賣出(發行)該標的資產的看漲選擇權(Call Option)。透過這種方式,投資者可以從賣出選擇權的權利金中獲得額外收入,同時也為其持有的資產提供了一定的保護。

Covered Call的核心概念

理解Covered Call策略,需要掌握以下幾個核心要點:

  • 標的資產 (Underlying Asset): 這是指你已經持有並作為「擔保」的資產,最常見的是股票,但也可以是ETF、指數或商品期貨等。
  • 看漲選擇權 (Call Option): 這是賦予買方在特定日期(到期日)以特定價格(履約價)購買標的資產的權利,但沒有義務。
  • 賣出選擇權 (Selling/Writing Option): 在Covered Call策略中,投資者是選擇權的賣方。他們收取權利金(Premium),並承擔在到期日時,如果選擇權被履約,則需要以履約價賣出其持有的標的資產的義務。
  • 權利金 (Premium): 這是賣出選擇權時收取的費用,是Covered Call策略的主要收入來源。
  • 履約價 (Strike Price): 這是選擇權的執行價格。在Covered Call策略中,通常會選擇一個高於當前股價(Out-of-the-Money, OTM)的履約價。
  • 到期日 (Expiration Date): 這是選擇權合約到期失效的日期。

Covered Call如何運作?

假設您持有100股ABC公司股票,每股價格為$50。您預期短期內ABC股價不會大幅上漲,但也不會急劇下跌。此時,您可以選擇賣出一個ABC股票的看漲選擇權合約,其履約價為$55,到期日為一個月後。您因此收到權利金$200。

接下來,有幾種可能的情況:

  1. 股價在到期日低於履約價($55): 選擇權將不會被履約,您將保留收到的$200權利金,並繼續持有ABC股票。您的總收益將是股票上漲的潛在收益加上$200權利金。
  2. 股價在到期日高於履約價($55): 選擇權的買方可能會履約。您將不得不以$55的價格將您持有的100股ABC股票賣給他們。您的總收益將是股票從$50上漲到$55的差價($500)加上您收到的$200權利金,總計$700。在此情況下,您將錯過股票價格超過$55時的進一步上漲潛力。
  3. 股價在到期日等於履約價($55): 選擇權的買方可能會選擇履約或不履約,取決於當時的市場情況和買方的策略。但無論如何,您的股票將被以$55的價格賣出,同時您也保留了$200的權利金。

Covered Call的風險與回報

Covered Call策略的風險與回報是相對有限的,這也是其被認為相對保守的原因。

風險:
  • 錯失大幅上漲潛力: 這是Covered Call策略最主要的風險。如果標的資產價格在到期日遠遠超過履約價,投資者將被迫以履約價賣出資產,從而錯失了超過履約價的潛在漲幅。
  • 標的資產下跌的風險: 雖然賣出選擇權可以獲得權利金,但這筆權利金的收益可能不足以彌補標的資產價格大幅下跌帶來的損失。Covered Call策略本身並不能完全對沖股價下跌的風險。
  • 標的資產被提前履約的風險: 雖然不常見,但如果股票在到期日前大幅上漲,選擇權買方可能會選擇提前履約,尤其是在除權除息日前。
回報:
  • 額外收入: 賣出選擇權收取的權利金可以為投資組合提供額外的穩定收入來源,這對於尋求現金流的投資者來說非常有吸引力。
  • 降低持股成本: 權利金的收入可以視為降低了您持有標的資產的平均成本。
  • 在盤整市場中獲利: 當標的資產價格在一定區間內波動(盤整)時,Covered Call策略能夠有效地產生利潤。

Covered Call策略的適用情境

Covered Call策略最適合以下幾種情況:

  • 對標的資產前景持中性或溫和看漲態度: 投資者認為其持有的資產在短期內不會有爆炸性的上漲,但也不會大幅下跌。
  • 尋求額外收益: 投資者希望在其現有的股票投資組合中增加額外的收入流。
  • 願意在特定價位賣出資產: 投資者對其持有的資產有一個心理價位,如果市場達到該價位,他們也願意賣出。
  • 風險承受能力相對較低: 相較於單純買賣選擇權,Covered Call策略的風險相對較低。

選擇履約價與到期日的考量

在實施Covered Call策略時,選擇合適的履約價和到期日至關重要:

履約價的選擇:
  • 價外(Out-of-the-Money, OTM): 選擇一個高於當前股價的履約價。履約價越高,收取的權利金越少,但保證資產不被賣出的可能性越大,同時也保留了更多的上漲潛力。
  • 價內(In-the-Money, ITM): 選擇一個低於當前股價的履約價。履約價越低,收取的權利金越多,但資產被賣出的可能性也越大,上漲潛力受限。
  • 價平(At-the-Money, ATM): 履約價接近當前股價。權利金介於ITM和OTM之間,風險和回報也相對平衡。

一般而言,大多數Covered Call策略會選擇價外的履約價,以在獲得權利金的同時,保留一定的上漲空間。

到期日的選擇:
  • 短期到期(例如,一週或一個月): 權利金較低,但可以更頻繁地收取權利金,適合頻繁操作的交易者,也更容易管理。
  • 長期到期(例如,三個月或六個月): 權利金較高,但風險也相對較高,因為市場變數更多。

大多數散戶投資者傾向於選擇較短期的到期日,以便更靈活地管理頭寸。

Covered Call與其他策略的比較

Covered Call策略經常被與其他選擇權策略進行比較,例如:

  • 裸賣看漲選擇權 (Naked Call): 這是指在不持有標的資產的情況下賣出看漲選擇權。這種策略的風險非常高,潛在虧損無限,因此通常不被推薦給散戶。Covered Call相對裸賣Call而言,風險大大降低,因為有標的資產作為擔保。
  • 買入股票並持有 (Buy and Hold): Covered Call策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股票的潛在漲幅,但增加了額外的收入。而單純買入股票並持有則沒有這種限制,但也沒有額外的權利金收入。

總結

Covered Call是一種結合了股票持有與選擇權賣出的策略,其核心目的是在增加額外收入的同時,對其持有的資產提供一定的保護。它是一種適合在預期市場盤整或溫和上漲時使用的策略,尤其適合尋求穩定現金流的投資者。然而,投資者也必須意識到其潛在的風險,特別是錯失資產大幅上漲機會的風險。理解Covered Call的運作機制、風險與回報,以及如何選擇合適的履約價和到期日,是成功實施這一策略的關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