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三陽是哪三條?詳解手三陽經絡的構成與功能

手三陽是哪三條?詳解手三陽經絡的構成與功能

手三陽是哪三條?

手三陽指的是人體手部三條陽經,它們分別是:手陽明大腸經手太陽小腸經手少陽三焦經

這三條經絡是人體經絡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人體的消化、吸收、免疫以及神經系統等功能密切相關。

手陽明大腸經

手陽明大腸經是人體十二經脈中陽經的一條,其循行路徑起於手部,止於頭部,主要聯繫的臟腑是大腸,並與相表裡。這條經絡的運行順序是從食指的橈側端(商陽穴)開始,經過手背,沿前臂外側上行,經過肘部,再沿上臂外側上行至肩部,向前到達鎖骨上,進入鎖骨上窩,向下絡於肺,通過膈肌,屬大腸。其分支則上行環繞唇口,向上夾鼻旁,至目下,進入耳中。因此,手陽明大腸經的異常,常會引起食指、拇指、前臂、肩部、頸部、牙齒、咽喉以及鼻、眼等部位的病變,例如手指麻木、疼痛、肩臂不舉、鼻塞、流涕、牙痛、咽喉腫痛等。

手陽明大腸經的主要腧穴

  • 商陽穴:位於食指橈側指甲根角旁。
  • 合谷穴:位於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當第二掌骨桡側中點處。
  • 曲池穴:位於肘橫紋外端,屈肘時,肘尖凹陷處。
  • 肩髃穴:位於肩部,當肩峰與肱骨大結節之間。
  • 迎香穴:位於鼻翼外緣中點旁,鼻唇溝上。

手太陽小腸經

手太陽小腸經,顧名思義,是聯繫小腸的經絡,與相表裡。它的循行路徑也比較長,起於小指的尺側端(少澤穴),沿手背,經過腕部,沿前臂尺側上行,經過肘部,再沿上臂內側上行至肩部,向前沿鎖骨上行,進入胸中,通過膈肌,屬小腸。其分支則上行至頸部,沿耳後,上出耳尖,至面部,環繞眼眶,至鼻旁,進入耳中。手太陽小腸經的異常,多見於小指、手腕、前臂、肘部、肩部、頸部、耳部、面部以及頭部的疾患,例如小指、手腕疼痛,肘臂屈伸不利,肩部疼痛,耳鳴,耳聾,咽喉腫痛,頸項強痛等。

手太陽小腸經的主要腧穴

  • 少澤穴:位於小指尺側指甲根角旁。
  • 後溪穴:位於手掌尺側,第五掌骨基底部,赤白肉際處。
  • 腕骨穴:位於手掌尺側,第五掌骨基底部,鉤骨(又稱Pisiform bone)的前下方。
  • 支正穴:位於前臂背面尺側,腕橫紋上 3 寸。
  • 肩貞穴:位於肩部,當肩關節後下方,曲腋時,見於肘尖的後下方。
  • 聽宮穴:位於面部,耳前,下關穴後下方,張口取之。

手少陽三焦經

手少陽三焦經的循行路徑與其他兩條手三陽經有所不同,它聯繫的臟腑是三焦,與心包相表裡。其循行路徑相對複雜,起於無名指的尺側端(關衝穴),沿手背,經過腕部,沿前臂外側上行,經過肘部,再沿上臂外側上行至肩部,向前到達鎖骨上。其分支則上行至耳後,出耳中,環繞耳郭,然後向上至額角,與督脈交會於頭頂。另有一條分支從耳後沿著頸部,越過耳上,到達目外眥。手少陽三焦經的病變,常常影響到無名指、手腕、肘部、肩部、頸部、耳部、面部以及頭部的諸多病症,例如無名指、手指麻木,肘臂疼痛,肩部拘攣,耳鳴,耳聾,咽喉不利,頭暈,眼睛紅腫等。

手少陽三焦經的主要腧穴

  • 關衝穴:位於無名指尺側指甲根角旁。
  • 中渚穴:位於手背,第四、五掌骨之間,在掌指關節後方。
  • 液門穴:位於手背,第四、五指指縫之間。
  • 外關穴:位於前臂背面,腕橫紋上 2 寸,橈骨與尺骨之間。
  • 天井穴:位於肘部,屈肘時,當肘尖直上 1 寸。
  • 耳門穴:位於面部,耳前,當 the tragus (耳屏)的上緣直前。

手三陽經絡的相互關係

手三陽經絡雖然名稱不同,循行路徑各異,但它們在人體經絡系統中相互聯繫,共同構成了一個重要的陽氣運行網絡。

  • 表裡關係:手陽明大腸經與肺經相表裡;手太陽小腸經與心經相表裡;手少陽三焦經與心包經相表裡。這種表裡關係意味著它們在生理和病理上相互影響,相互傳變。
  • 循行交會:它們在手部、肩部、頸部、頭面部都有交會或相互聯繫,共同支配著上肢及頭面部的活動和感覺。
  • 氣血運行:手三陽經絡的氣血運行順暢,對於維持人體的陽氣充足、抵禦外邪、促進消化吸收、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總結

明確手三陽是哪三條,即手陽明大腸經手太陽小腸經手少陽三焦經,對於理解中醫經絡學說、診斷和治療相關疾病具有重要的意義。它們不僅是氣血運行的通道,更是聯繫人體臟腑、抵禦疾病的重要防線。了解它們的循行路徑、主要腧穴以及相互關係,有助於我們更好地認識人體的健康狀況,並在需要時尋求恰當的治療方法。

手三陽是哪三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