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開立信用狀 | 完整指南與步驟解析

如何開立信用狀 | 完整指南與步驟解析

如何開立信用狀

開立信用狀(Letter of Credit, LC)是國際貿易中常見的支付擔保工具,旨在保障買賣雙方的權益。開立信用狀的過程涉及申請人(買方)向其往來銀行(開證銀行)提出申請,銀行審核後向受益人(賣方)的銀行(通知銀行)開出信用狀,載明相關交易條件,賣方依約履行義務並提示單據後,由銀行付款。

什麼是信用狀?

信用狀是一種由銀行出具的、承諾在受益人(賣方)提交符合信用狀條款的單據後,向其支付約定款項的付款擔保文件。它是一種獨立的、抽象的支付承諾,與基礎貿易合同相互獨立。

為什麼需要開立信用狀?

開立信用狀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降低國際貿易中的風險,特別是對於互不熟悉或信用狀況不明的交易方而言。

  • 對買方(申請人)的好處:
    • 確保在付款前能收到符合約定條件的貨物或服務。
    • 避免在貨物未寄出或不符合標準的情況下支付貨款。
    • 可以將銀行信用轉嫁給賣方,從而可能獲得更好的貿易條款。
  • 對賣方(受益人)的好處:
    • 獲得銀行付款的擔保,降低買方違約風險。
    • 尤其是在面對新客戶或在政治、經濟不穩定的國家進行交易時,能提高收款的確定性。
    • 憑藉信用狀,賣方可以提前融資。

信用狀的種類

信用狀有多種類型,根據不同的交易需求選擇合適的類型至關重要。

  • 可撤銷信用狀 (Revocable LC): 開證銀行可以在未通知受益人的情況下修改或取消。這種信用狀較少使用,因為對受益人的保障較弱。
  • 不可撤銷信用狀 (Irrevocable LC): 一旦開出,在有效期內未經信用狀各相關方同意,開證銀行不得修改或取消。這是最常見的信用狀類型。
  • 可轉讓信用狀 (Transferable LC): 允許受益人將其部分或全部權益轉讓給一個或多個第三方。
  • 跟單信用狀 (Documentary LC): 要求受益人提交符合規定的單據後銀行才會付款。這是最常見的類型。
  • 見票即付信用狀 (Sight LC): 受益人提交符合規定的單據後,銀行立即付款。
  • 延期付款信用狀 (Usance LC): 銀行在收到符合規定的單據後,承諾在信用狀規定的未來某個日期付款。
  • 對開信用狀 (Back-to-Back LC): 買方開立一個信用狀給賣方,賣方再憑藉這個信用狀向銀行申請開立另一個信用狀給其上游供應商。
  • 備用信用狀 (Standby LC): 主要用於擔保付款義務,例如在未能履行合同義務時由銀行代為支付。

如何開立信用狀:詳細步驟

開立信用狀的過程通常遵循以下步驟,買方(進口商)是主要的申請人。

第一步:確定交易細節與信用狀條款

在申請開立信用狀之前,買賣雙方需要就交易的關鍵細節達成一致,這些細節將直接體現在信用狀中。

  • 商品名稱、規格、數量、單價、總金額。
  • 包裝要求。
  • 運輸方式、起運港、目的港。
  • 預計裝運日期(Latest Date of Shipment)。
  • 信用狀的有效期(Expiry Date)及其開證地點。
  • 付款方式(見票即付或延期付款)。
  • 需要提交的單據種類(例如:商業發票、裝箱單、提單/空運單、原產地證明書、檢驗證書、保險單等)。
  • 單據上的信息要求(例如:嘜頭、品名、數量、價格等必須與合同一致)。
  • 對單據的具體要求(例如:提單必須顯示“清潔裝運”等)。
  • 任何特殊的條款,例如:預付款、信用證項下的分批裝運、轉運等。

重要提示: 這些細節的準確性和清晰度至關重要,直接影響到後續單證的相符性。任何錯誤或模糊不清的條款都可能導致單證不符,進而影響付款。

第二步:買方向開證銀行提交信用狀申請書

買方(進口商)需要向其經常往來的銀行(開證銀行)提交正式的《信用狀申請書》(Application for Documentary Credit)。

  • 申請書通常需要填寫以下信息:
    • 申請人(買方)的詳細資料。
    • 受益人(賣方)的詳細資料(名稱、地址)。
    • 申請開立信用狀的種類(例如:不可撤銷的跟單信用狀)。
    • 信用狀的金額、幣別。
    • 匯率(如果涉及)。
    • 裝運期限、信用狀有效期。
    • 銀行保證金的繳存方式(全額、部分或不繳存,取決於買方的信用和銀行政策)。
    • 所有要求的單據及其詳細內容。
    • 其他與信用狀相關的要求。
  • 買方需要向銀行提供相應的擔保,這可能是信用證項下金額的100%現金保證金,也可能是買方已有的銀行授信額度。

第三步:開證銀行審核申請並開立信用狀

開證銀行收到申請書後,會對申請進行審核:

  • 審核申請人資格: 評估買方的信用狀況、財務能力以及是否擁有足夠的授信額度。
  • 審核申請內容: 確保申請書信息完整、準確,並符合銀行內部規定。
  • 風險評估: 評估交易的潛在風險,包括國家風險、貨物風險等。
  • 決定是否開證: 如果審核通過,銀行將按照申請書的內容,以SWIFT(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或其他方式向受益人指定的通知銀行(通常是賣方的銀行)開出信用狀。

注意: 銀行在審核過程中,可能會要求買方提供額外的擔保或信息。

第四步:通知銀行轉遞信用狀

通知銀行收到開證銀行的信用狀電文後,會進行核實,並將信用狀的副本轉遞給受益人(賣方)。

  • 通知銀行本身對信用狀的條款不承擔付款責任,除非它同時也作為保兌銀行(Confirming Bank)。
  • 受益人收到信用狀後,應仔細核對其中的所有條款,確保其與其與買方之間的貿易合同一致。

第五步:受益人(賣方)審核信用狀

這是信用狀流程中極為關鍵的一環。

  • 仔細核對: 賣方必須逐條核對信用狀的每一項條款,特別是貨物描述、數量、價格、單據要求、裝運日期、有效期、付款條件等,是否與其貿易合同完全一致。
  • 發現不符: 如果發現任何不符之處,賣方應立即書面通知開證銀行(通過通知銀行),並要求進行修改(Amendment)。
  • 接受信用狀: 一旦賣方確認信用狀條款無誤,即表示接受該信用狀,並準備依據其條款履行合同。

第六步:受益人(賣方)依據信用狀條款備貨、運輸並備妥單據

賣方在收到並確認信用狀後,就可以開始按照合同和信用狀的要求備貨、安排運輸,並在運輸過程中或之後,根據信用狀的要求準備相關單據。

  • 備貨: 確保貨物的質量、數量、包裝符合要求。
  • 安排運輸: 選擇合適的運輸方式,確保在規定的裝運期限內完成運輸。
  • 準備單據: 這是信用狀業務的靈魂。賣方需要嚴格按照信用狀的要求準備每一份單據,確保單據上的信息準確無誤,且各單據之間信息協調一致。常見的單據包括:
    • 商業發票 (Commercial Invoice)
    • 裝箱單 (Packing List)
    • 運輸單據:如提單 (Bill of Lading, B/L)、空運單 (Air Waybill, AWB) 等。
    • 原產地證明書 (Certificate of Origin)
    • 檢驗證書 (Inspection Certificate)
    • 保險單 (Insurance Policy/Certificate)
    • 其他可能要求的單據(如:衛生證、質量證等)。

第七步:受益人(賣方)向銀行提交單據

在貨物裝運完成且所有單據準備齊全後,賣方(或其代理人)將所有單據提交給其往來的銀行(通常是通知銀行,也可能是開證銀行)。

  • 賣方應確保在信用狀規定的有效期內提交單據。
  • 提交單據時,應附帶一份銀行要求的單據清單,標明所提交的單據名稱和份數。

第八步:銀行審核單據(單證相符)

銀行收到單據後,將會進行嚴格的審核,檢查單據是否與信用狀的條款相符。這是信用狀業務中最容易出現問題的環節。

  • 審核標準: 銀行僅根據單據本身進行審核,不介入買賣雙方的基礎合同。
  • 單證相符: 如果所有單據的內容、形式都符合信用狀的要求,銀行即認為單證相符。
  • 單證不符: 如果單據與信用狀條款存在任何差異(例如:單據上的品名、數量、價格、有效期、簽發人、日期等有誤,或單據種類不齊全),則構成單證不符。

第九步:付款

對於見票即付信用狀:

  • 如果單證相符,開證銀行(或其授權的付款行)將會按信用狀規定向賣方支付貨款。

對於延期付款信用狀:

  • 如果單證相符,開證銀行會對單據進行承兌(Acceptance),並承諾在信用狀規定的到期日向賣方付款。

單證不符時的處理:

  • 如果出現單證不符,開證銀行會將不符點通知買方,並要求買方決定是否接受這些不符點並贖單。
  • 如果買方同意接受不符點,則可以指示銀行向賣方付款。
  • 如果買方不同意接受不符點,銀行則不能付款,賣方可能面臨貨款無法收回的風險,需要自行處理貨物。

開立信用狀的注意事項

  • 準確理解和溝通: 買賣雙方在簽訂貿易合同時,應明確約定採用信用狀作為支付方式,並就信用狀的具體條款進行充分溝通。
  • 審慎選擇銀行: 選擇信譽良好、操作專業的銀行作為開證銀行和通知銀行。
  • 嚴格核對單據: 賣方在準備和提交單據時,必須極為仔細,避免出現任何細微錯誤。
  • 熟悉UCP600: 國際商會(ICC)發布的《跟單信用狀統一慣例》(Uniform Customs and Practice for Documentary Credits, UCP)是信用狀業務的準則。目前最新版本是UCP600,大多數信用狀都將其納入條款。理解UCP600的要求對於避免單證不符至關重要。
  • 預留充足時間: 信用狀的開立、單據的準備和審核都需要時間,務必預留充足的時間,避免因延誤而錯失機會或承擔額外費用。
  • 風險管理: 了解並管理信用狀流程中的各種風險,包括單證不符風險、付款風險、匯率風險等。

總之,開立信用狀是一個嚴謹且複雜的過程,需要買賣雙方、銀行以及其他相關方之間的緊密協作和嚴格執行。正確理解並遵循上述步驟,能夠有效降低貿易風險,保障交易順利進行。

如何開立信用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