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羅漢是哪十八個?完整名單與佛教意義深度解析

十八羅漢是哪十八個?完整名單與佛教意義深度解析

十八羅漢是哪十八個?

十八羅漢是佛教中阿羅漢的十八位尊者,他們是佛陀的聲聞弟子,已證得阿羅漢果,並受佛陀囑咐,永住世間,護持正法,利益眾生。這十八位羅漢的具體名單在不同的佛教傳承中略有差異,但最廣為流傳的版本是來自中國佛教的說法,包含了以下十八位尊者:

  • 1. 降龍羅漢
  • 2. 伏虎羅漢
  • 3. 賓頭盧尊者
  • 4. 迦諾迦伐蹉尊者
  • 5. 迦諾迦跋梨尊者
  • 6. 伐闍羅弗多羅尊者
  • 7. 跋陀羅尊者
  • 8. 迦里迦尊者
  • 9. 伐闍羅弗多尊者
  • 10. 缽陀羅尊者
  • 11. 摩訶迦葉尊者
  • 12. 彌勒尊者
  • 13. 善知識尊者
  • 14. 普賢尊者
  • 15. 文殊尊者
  • 16. 達摩多羅尊者
  • 17. 淨業尊者
  • 18. 歡喜金剛尊者

需要注意的是,在早期的佛教經典中,羅漢的數量和名單並不固定,通常是以十六羅漢為準。後來在中國佛教的發展過程中,為了滿足民間信仰的需求,才逐漸形成了十八羅漢的說法,並加入了降龍和伏虎兩位羅漢,使得數字更加圓滿,也更具象徵意義。這十八羅漢各自擁有不同的神通和德行,在佛教藝術和文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十八羅漢的由來與演變

十八羅漢的說法並非源自印度佛教的根本經典,而是逐漸發展演變而來的。最初,佛教中記載的羅漢,主要是指佛陀座下的聲聞弟子,他們通過聽聞佛法而開悟,證得解脫。在《大阿羅漢難提蜜多羅所說法住記》(簡稱《法住記》)中,記載了十六位羅漢,他們被認為是佛滅度後,將繼續住世,護持佛法。

隨著佛教傳入中國,中國佛教徒對羅漢的崇拜日益增長,並在傳統文化和信仰的影響下,對十六羅漢的隊伍進行了補充和擴充。最為普遍的說法是,在傳統的十六羅漢基礎上,增加了兩位,即「降龍羅漢」和「伏虎羅漢」。

十六羅漢名單(參考)

十六羅漢是十八羅漢的基礎,雖然具體名單也有不同版本,但常見的十六羅漢名單如下:

  • 1. 阿氏多尊者
  • 2. 那伽犀那尊者
  • 3. 釋迦牟尼佛 (有時會將佛陀本身列入,但通常指其弟子)
  • 4. 迦理迦尊者
  • 5. 伐闍羅弗多羅尊者
  • 6. 跋陀羅尊者
  • 7. 迦理迦尊者
  • 8. 伐闍羅弗多尊者
  • 9. 缽陀羅尊者
  • 10. 善知識尊者
  • 11. 普賢尊者
  • 12. 文殊尊者
  • 13. 達摩多羅尊者
  • 14. 淨業尊者
  • 15. 羅睺羅尊者
  • 16. 朱利槃陀尊者

其中,摩訶迦葉尊者彌勒尊者因其特殊的地位(迦葉為佛陀首座弟子,彌勒為未來佛),有時也會被列入羅漢的名單,或與羅漢一同被提及,但他們本身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十六羅漢」中的一員。然而,在後來的十八羅漢的發展中,他們被納入其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降龍羅漢」和「伏虎羅漢」的加入,不僅豐富了羅漢的形象,也賦予了他們更豐富的神話色彩。「降龍羅漢」通常指迦葉尊者,他被認為能降伏龍;而「伏虎羅漢」的形象則更加生動,常被描繪成能夠制服猛虎的羅漢,例如布袋和尚契此),他在中國佛教史上以其豁達的形象而聞名,也常被認為是伏虎羅漢的原型之一。


十八羅漢的具體名單及象徵意義

以下是廣為流傳的十八羅漢名單,結合了傳統說法和民間傳說,並附帶其大致的象徵意義:

  1. 1. 降龍羅漢:
    一般認為是迦葉尊者。他曾降伏過龍,顯示其德行和神通。象徵著能克服困難,降服邪惡。
  2. 2. 伏虎羅漢:
    相傳是布袋和尚(契此)。他性格豁達,常常隨身攜帶布袋,能制服猛虎。象徵著慈悲、樂觀和克服兇殘。
  3. 3. 賓頭盧尊者:
    是十六羅漢之一,以神通聞名,曾因展現神通而被佛陀制止。象徵著德行、神通與戒律。
  4. 4. 迦諾迦伐蹉尊者:
    也稱「無事尊者」,以智慧辯才稱著。象徵著智慧、口才和不被外物所困。
  5. 5. 迦諾迦跋梨尊者:
    也稱「優婆離尊者」,是佛陀的侍者,以持戒嚴謹聞名。象徵著持戒、律己和忠誠。
  6. 6. 伐闍羅弗多羅尊者:
    也稱「蘇頻陀尊者」,是佛陀的弟子,修證很高。象徵著精進修行和證悟。
  7. 7. 跋陀羅尊者:
    也稱「賢者」,以慈悲心和智慧聞名。象徵著慈悲、善良和賢德。
  8. 8. 迦里迦尊者:
    也稱「大迦葉」,因其修行成就被讚譽。象徵著修行成就和超凡脫俗。
  9. 9. 伐闍羅弗多尊者:
    (重複,此處可能為不同來源的羅漢名單整合,常見名單中此處為那伽犀那尊者,又稱「龍樹」或「龍象」尊者,以其辯才和對佛法的深入理解而聞名。象徵著深邃的智慧和對佛法的精通。)
  10. 10. 缽陀羅尊者:
    也稱「不動尊者」,以其堅定不移的修行信念著稱。象徵著堅定、毅力和不動搖的意志。
  11. 11. 摩訶迦葉尊者:
    佛陀的大弟子,被譽為「頭陀第一」,以苦行和嚴持戒律聞名。象徵著苦行、堅韌和修行的典範。
  12. 12. 彌勒尊者:
    當來下生佛,是佛教徒未來希望的象徵。象徵著希望、未來和慈悲。
  13. 13. 善知識尊者:
    通常指難陀尊者,佛陀的堂弟,曾有過叛逆,後皈依佛門。象徵著回歸正道和善知識的引導。
  14. 14. 普賢尊者:
    與文殊菩薩齊名,以行願和禮讚聞名。象徵著實踐、行願和對佛法的美好嚮往。
  15. 15. 文殊尊者:
    智慧的象徵,被譽為「智慧第一」。象徵著智慧、洞察力和開悟。
  16. 16. 達摩多羅尊者:
    意譯為「法優婆塞」,以佛法為依歸。象徵著奉行佛法和正信。
  17. 17. 淨業尊者:
    強調通過淨化業力來修行。象徵著淨化身心、修行善業。
  18. 18. 歡喜金剛尊者:
    (此名在傳統十八羅漢中較少見,可能為後世演變或特定法門的說法。廣義上,佛教中的「金剛」代表堅固不壞,結合「歡喜」則可能象徵一種通過精進修行而獲得的內心喜悅和解脫。)

需要再次強調的是,十八羅漢的名單並非絕對固定,不同的佛教宗派、地區和歷史時期,都可能存在細微的差別。然而,上述名單代表了最為普遍和廣泛流傳的說法。


十八羅漢在佛教中的地位與作用

十八羅漢在佛教中具有崇高的地位,他們不僅是佛陀的傑出弟子,更是佛法住世的守護者。

  • 護持正法: 根據佛陀的囑咐,十八羅漢永住世間,以各種方式護持佛教的經典和教義,防止佛法受到毀滅和歪曲。
  • 利益眾生: 他們通過自身的修行和所證悟的智慧,以不同的方式教化眾生,引導人們走向解脫之道。無論是在寺廟的供奉,還是民間的信仰,十八羅漢都承載著人們對慈悲、智慧和解脫的嚮往。
  • 佛教藝術的表現: 十八羅漢的形象常常出現在佛教寺廟的壁畫、雕塑和繪畫中,他們的神態各異,姿態生動,成為佛教藝術的重要題材。透過這些藝術形式,人們得以認識和學習羅漢的品德與修行。
  • 民間信仰的寄託: 在中國民間,十八羅漢也深受崇拜。人們相信供奉羅漢能夠得到保佑,消除災難,獲得福報。他們的形象貼近生活,也更容易被大眾所接受和理解。

總而言之,十八羅漢不僅是佛教歷史上的重要人物,更是佛教精神在世間延續的活生動的體現。他們的名字和故事,共同構成了佛教文化中一個豐富而深刻的篇章,啟迪著一代又一代的佛教徒和信眾。

十八羅漢是哪十八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