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課綱是誰訂的?課綱制定權責與流程全解析

108課綱是誰訂的?課綱制定權責與流程全解析

108課綱是誰訂的?

108課綱是由中華民國(台灣)的教育部所主導制定的。 具體來說,是由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負責統籌與推動,並召集了各領域的專家學者、教育工作者、學者、家長代表等組成課綱研修小組,經過多次會議、研討、公聽會與修訂後,最終核定發布實施。

這意味著,108課綱的制定並非單一機構或個人的決策,而是經過一個複雜且跨部門的專業研議與民主參與過程。其核心目標是為了適應時代變遷、培養學生關鍵能力、並提升國家教育的整體素質。

課綱制定的權責單位:教育部

在台灣的教育體系中,教育部是最高層級的教育行政主管機關,擁有制定國家教育政策、課程綱要(課綱)的權責。因此,任何關於全國性課程標準的修訂或更新,都必須由教育部來主導和核可。

教育部的角色與職責

  • 政策規劃與指導: 教育部負責研擬國家教育發展的長遠目標與政策方向,課綱的制定正是落實這些政策的重要手段。
  • 資源協調與整合: 課綱的制定需要跨學科、跨領域的知識與意見,教育部負責協調各方資源,包括學術界、教育實務界、產業界等,確保課綱的專業性與可行性。
  • 審核與核定: 課綱研修小組提出的課綱草案,最終需要經過教育部的嚴格審核與核定,才能成為具法律效力並強制實施的課程標準。
  • 發布與推廣: 課綱核定後,教育部負責正式對外發布,並透過各種管道進行宣導與推廣,確保學校、教師、學生及家長能夠理解並遵循新的課綱要求。

108課綱的制定過程:民主參與與專業審議

108課綱的制定並非閉門造車,而是歷經了漫長且廣泛的民主參與和專業審議過程。這是一個不斷協商、修正、再協商的循環,旨在集思廣益,形成最符合國家發展與學生需求的課程內容。

主要制定階段與參與者:

  1. 啟動與規劃階段:
    • 教育部針對現行課程的適用性、社會變遷的需求、以及國家發展重點進行評估,決定啟動課綱修訂。
    • 成立課綱研修委員會,成員包含來自大學、研究機構的學者、各級學校的教師代表、以及家長團體代表。
    • 明確課綱修訂的目標、原則、以及預計涵蓋的範圍。
  2. 草案研擬階段:
    • 各領域的子委員會(如語文、數學、社會、自然科學、藝術、體育、資訊、跨領域等)開始分頭進行課綱內容的研擬。
    • 參考國際先進教育理念與趨勢,並結合台灣的在地特色與需求。
    • 召開多次專家學者研討會,就草案內容進行深入討論與專業審查。
  3. 公聽會與意見徵詢階段:
    • 將初步的課綱草案對外公布,並舉辦多場次的公聽會,邀請全國的教育工作者、行政人員、家長、學生代表、以及社會各界人士參與,聽取各方意見。
    • 透過網路平台、問卷調查等方式,廣泛徵詢意見。
    • 針對蒐集到的意見進行整理、分析,並作為後續修訂的參考。
  4. 修訂與定稿階段:
    • 課綱研修委員會根據公聽會和意見徵詢的結果,對課綱草案進行修訂。
    • 此階段可能涉及多次的內部討論與協商,以平衡不同意見,形成共識。
    • 最終形成定稿的課綱版本。
  5. 審查與核定階段:
    • 定稿的課綱送請教育部教育研究及發展諮詢委員會等相關專業委員會進行最終審查。
    • 教育部部長或授權官員對課綱進行核定,使其正式生效。
  6. 發布與實施階段:
    • 教育部正式發布新課綱,並公告實施時間。
    •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負責後續的配套措施,如研發教材、辦理教師研習、修訂相關法規等,以確保課綱能夠順利在全國各級學校實施。

誰是課綱制定的核心推手?

雖然教育部是最終的決策者,但108課綱的制定是一個高度專業化的過程,核心推手可以說是以下幾群人:

1. 教育部相關司處官員: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的官員,他們是課綱制定的主要協調者與推動者。他們負責規劃整體時程、召集專家、整合意見、以及協調各方資源。

2. 課綱研修委員會的專家學者:

這些成員來自大學、學術研究機構,他們在各自的學科領域擁有深厚的專業知識,是課綱內容設計的核心。他們負責提出學術性的建議、確保課程的科學性與先進性。

3. 國中小及高中各級學校教師代表:

這些教師代表將教育現場的實際情況、學生學習的困難與需求、以及教學上的可行性帶入課綱的討論中。他們確保課綱的內容能夠被順利地在教室中實踐。

4. 家長團體代表:

家長是教育的重要參與者,他們的意見對於課綱是否能獲得社會認同至關重要。家長代表的參與有助於確保課綱的內容能夠符合家長的期望,並考量家庭教育的需求。

5. 其他專家(如課程設計專家、心理學家、社會學家等):

根據課綱的需要,教育部也可能邀請其他領域的專家參與,以確保課綱在認知發展、學習心理、社會文化等面向的全面性考量。

108課綱的核心理念與目標

108課綱的制定,旨在回應時代的挑戰,培養具備未來所需關鍵能力的下一代。其核心理念與目標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 培養核心素養: 強調學生應具備「自主學習」、「溝通互動」、「社會參與」三大面向的核心素養,這超越了傳統的知識記憶,更注重能力的養成。
  • 素養導向教學: 課程內容的設計與評量方式,都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導向,鼓勵探究式學習、實踐性學習。
  • 跨領域學習: 鼓勵打破學科界線,強調知識的整合與應用,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看待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 學習內容的精緻化與彈性化: 減少知識的重複與繁瑣,聚焦於關鍵概念的理解,並保留學校與教師一定的教學彈性,以符合在地化與差異化的教學需求。
  • 重視科技與資訊素養: 在數位時代,108課綱特別強調培養學生的資訊辨識、運用、以及倫理素養。
  • 品德與生涯發展: 延續並加強品德教育,同時也重視學生的生涯探索與發展,引導其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

總結來說,108課綱是由台灣教育部主導,透過匯集產官學研各界代表,歷經廣泛的意見徵詢與專業審議過程所制定的。其根本目的是為了提升台灣教育品質,讓下一代能更有效地適應快速變遷的社會,並具備面對未來挑戰所需的關鍵能力。

108課綱是誰訂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