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口袋怎麼換:完整指南與實操步驟

造口袋怎麼換:完整指南與實操步驟

造口袋怎麼換:完整指南與實操步驟

造口袋需要定期更換,以確保皮膚健康、防止滲漏和維持造口袋的密合度。 通常情況下,一次性造口袋建議每24-72小時更換一次,而雙片式造口袋的底盤(皮膚保護圈)可以根據其黏合度和個人情況,每2-7天更換一次,集便袋則可以根據需要更換。

更換造口袋的過程看似複雜,但只要掌握了正確的方法和步驟,便能輕鬆完成。本篇文章將為您提供一份詳盡的造口袋更換指南,包含準備工作、清潔步驟、新造口袋的應用以及注意事項,幫助您安全、有效地進行造口袋的更換。

一、 準備工作:齊全的用品是成功的第一步

在開始更換造口袋之前,確保所有必要的用品都已準備妥當,可以讓整個過程更加順暢,避免手忙腳亂。以下是您需要準備的物品清單:

  • 新的造口袋: 確保尺寸、類型(如單片式或雙片式)以及適用於您造口情況(如造口大小、形狀、活動度)的新造口袋。
  • 清潔用品:
    • 溫水:準備足夠的溫水,避免過熱或過冷。
    • 中性、無香料的清潔液或肥皂:專門用於造口護理的產品為佳。
    • 乾淨的毛巾或紗布:用於溫和地清潔和擦乾造口周圍的皮膚。
  • 皮膚保護用品:
    • 皮膚屏障噴霧或貼片:用於保護造口周圍的皮膚,防止排泄物刺激。
    • 造口護膚膏(如果皮膚有刺激或破損):根據醫護人員的建議使用。
  • 測量工具: 造口尺(Stoma Measure),用於準確測量造口的大小,以便裁剪新的造口袋底盤。
  • 廢棄用品處理袋: 用於妥善處理使用過的造口袋和清潔用品。
  • 鏡子(如果需要): 方便觀察造口情況,尤其是在難以直接看到的部位。
  • 修剪工具: 剪刀(僅限用於裁剪造口袋,確保刀刃乾淨)。

二、 清潔步驟:溫和呵護您的造口肌膚

清潔是更換造口袋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環,正確的清潔能預防感染、減少皮膚刺激,並為新造口袋的黏合打下良好基礎。

1. 移除舊造口袋:

  • 先鬆開底盤的黏合處。從一角開始,輕輕地、緩慢地將底盤向下拉,同時用另一隻手按住造口周圍的皮膚,以減輕皮膚拉扯感。
  • 對於黏合較緊的底盤,可以考慮使用專用的黏膠去除劑,但需確保產品適用於您的皮膚類型。
  • 將舊造口袋連同殘留的排泄物一起放入事先準備好的廢棄用品處理袋中,並立即封口。

2. 清潔造口及周圍皮膚:

  • 用乾淨的紗布或毛巾蘸取溫水,輕柔地擦拭造口。造口本身通常不會感到疼痛,但周圍的皮膚可能比較敏感。
  • 重點: 擦拭方向應從造口向外,避免將排泄物帶回造口。
  • 使用中性、無香料的清潔液(如果醫護人員建議使用)重複清潔造口周圍的皮膚。
  • 沖洗乾淨殘留的清潔液。

3. 徹底乾燥皮膚:

  • 這是非常關鍵的一步!用乾淨、柔軟的毛巾或紗布輕輕拍乾造口周圍的皮膚。
  • 確保皮膚完全乾燥,尤其是在造口周圍的皺褶處。潮濕的皮膚會影響新造口袋的黏合效果,增加皮膚刺激和滲漏的風險。
  • 可讓皮膚自然風乾幾分鐘,確保所有水分都已蒸發。

三、 裁剪與應用新造口袋:精準的貼合

根據您的造口大小和形狀裁剪合適的開口,是確保造口袋貼合、防止滲漏的關鍵。

1. 測量造口:

  • 使用造口尺,測量造口最寬處的直徑。
  • 記錄下尺寸,並與您的造口袋底盤上的刻度進行對照。

2. 裁剪底盤:

  • 將造口袋底盤的保護紙取下,找到預設的裁剪區域(通常是同心圓)。
  • 根據測量好的造口直徑,在底盤的背面選擇合適的尺寸進行裁剪。
  • 重要原則: 裁剪的開口應比造口稍大約1-2毫米。這樣做是為了讓造口有輕微的活動空間,同時避免底盤過度摩擦造口。
  • 裁剪時,應盡量讓開口圓滑,避免產生尖銳的邊緣。

3. 塗抹皮膚保護產品(如果需要):

  • 如果您的皮膚較為敏感,或者有輕微的刺激,可以在清潔乾燥的皮膚上均勻塗抹一層皮膚屏障噴霧或貼片。
  • 等待其完全乾燥後再貼上新的底盤。

4. 貼合新造口袋:

  • 撕掉新造口袋底盤的保護紙。
  • 將底盤對準造口,確保造口位於裁剪好的開口中心。
  • 從底盤的中心開始,輕輕按壓,逐漸向外擴散,確保底盤與皮膚緊密貼合,不留有空氣。
  • 用手溫敷底盤幾分鐘,熱量有助於增強黏合效果。
  • 對於雙片式造口袋,將集便袋卡入底盤,確保其穩固。

四、 更換頻率與注意事項:維護造口健康

了解何時以及如何更換造口袋,對於長期維護造口健康至關重要。

1. 更換頻率:

  • 一次性造口袋: 建議每24-72小時更換一次。如果出現滲漏、底盤鬆動或排泄物已滿,應立即更換。
  • 雙片式造口袋:
    • 底盤(皮膚保護圈): 根據其黏合度、皮膚反應及個人情況,通常每2-7天更換一次。觀察底盤邊緣是否有捲曲、脫落或黏性減弱的情況。
    • 集便袋: 在排泄物約佔集便袋容量的1/3至1/2時更換。注意定期傾倒,避免過滿導致壓力過大,影響黏合。
  • 特殊情況: 在大量出汗、洗澡、游泳或天氣炎熱時,造口袋的黏合度可能會受到影響,建議增加檢查頻率,必要時提前更換。

2. 觀察造口:

  • 每次更換造口袋時,都是觀察造口的好時機。
  • 正常造口應呈現鮮紅色或粉紅色,濕潤且無異味。
  • 注意觀察造口周圍的皮膚是否有紅腫、潰瘍、皮疹、刺激或出血等異常情況。
  • 如果發現任何異常,請及時諮詢您的造口治療師或醫生。

3. 處理滲漏:

  • 如果造口袋發生滲漏,請立即更換。
  • 滲漏是皮膚受損和感染的主要原因。
  • 滲漏可能與造口尺寸不符、底盤黏合不牢、底盤裁剪不當或皮膚未完全乾燥有關。

4. 飲食與水分:

  • 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入有助於排泄物的稀稠度,有時過於稀的排泄物會影響底盤的黏合。
  • 某些食物可能導致排泄物氣味較重,可諮詢醫護人員關於飲食方面的建議。

5. 心理調適:

  • 對於初次或長期使用造口袋的人來說,心理調適也很重要。
  • 與醫護人員、病友群體交流,分享經驗,可以獲得情感支持和實用建議。

總之,掌握正確的造口袋更換方法,並結合定期的觀察和護理,能夠有效地維護造口周圍皮膚的健康,提高生活品質。如果您在更換過程中遇到任何困難或疑問,請務必尋求專業的醫療幫助。

造口袋怎麼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