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有力幫扶下,南方醫院贛州醫院外轉病人量大幅下降
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是從國家層面促進醫療區域協調發展的實招。當前,廣東承擔了12家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輸出醫院的任務,南方醫院贛州醫院就是其中之一。
去年2月起,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第二批派駐專家進駐贛州市人民醫院,開展為期一年的掛職幫扶工作,推動兩院共建南方醫院贛州醫院。一年來,南方醫院贛州醫院CMI值達到1.12,四大中心學科外轉病人量同比下降48.52%,朝著建設示範性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的目標奮力進發,“粵贛越好”。
2023年2月,南方醫院第二批派駐專家進駐贛州市人民醫院
50名專家“組團”全方位幫扶
“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在學科發展歷程中留下足跡,在贛南老百姓心中留下口碑。”胃腸疝外科專家陳韜說。
南方醫院共派駐50名專家組成第二批專家團,各展所長、毫無保留地傳道授業解惑,傾力推進管理、技術、品牌“三平移”。
神經外科專家俞磊用一個字來形容自己的工作狀態——“忙”。他圍繞臨床、科研和教學三個方向,為科室量身定做幫扶計劃,努力打造神經外科診療的“贛州方案”。 病案編碼專家陳藝源累計編碼上萬份病案,推動兩院病案管理的同質化、規範化發展。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共建以來,南方醫院贛州醫院全力推進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取得了實效和口碑的“雙提升”:CMI值達1.12;四大中心學科外轉病人同比下降48.52%。
派駐專家陳藝源講解病案編碼前沿知識
每週,南方醫院贛州醫院脊柱外科都會與南方醫院脊柱外科進行線上病案討論。“透過交流學習、經驗分享,大家進一步築牢了專業基礎、提升了專科服務意識、活化了臨床思維能力。”脊柱外科專家任海龍說。
派駐專家們還融入醫院保健專家組、巡迴醫療隊等團隊,赴基層開展義診、手術演示、教學查房、病例討論等,進一步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助力打造“南方醫院—贛州醫院—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跨區域一體化醫療綜合體。
2023年,南方醫院贛州醫院(贛州市人民醫院)成功舉辦了“贛州市2023年縣級公立醫院管理培訓班”“贛粵閩湘區域高峰論壇”“贛州市外科大會”等高水平學術會議,派駐專家們的身影活躍其中。
捧回兩項國家級榮譽
去年,南方醫院贛州醫院(贛州市人民醫院)先後捧回全國“老年營養標準化建設達標單位”“醫學營養減重教學單位”兩項榮譽,這讓臨床營養科專家關陽倍感振奮。她說:“我們要不斷苦練內功、求新求變,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診療服務。”
派駐專家們發揮先鋒隊和“播種機”作用,立標杆做榜樣,引領全院上下拓寬思維視野、提升實操技能、大膽創新實踐,為醫院高質量發展賦能添彩。
血液內科專家周璇積極推行惡性血液腫瘤疾病慢病管理模式,讓慢性白血病、骨髓增殖性腫瘤等血液病,同高血壓、糖尿病等慢病一樣,透過規範的診療和管理,實現治療效果的提升。消化內科專家姚翔在推動消化道腫瘤早診早治上下足功夫,在他的傳幫帶下,科室成員長知識、強能力,2023年完成近600例早期消化道腫瘤的診療工作。
南方醫院贛州醫院(贛州市人民醫院)科研門診“開診”
腫瘤科專家張耀偉成功開展了全市首例影象引導三維後裝腔內近距離放射治療技術,幫助罕見雙子宮合併宮頸癌患者重獲新生。呼吸內科專家黃國華推廣運用高難度的全肺灌洗術,讓肺泡蛋白沉積症患者暢快呼吸。在肝膽胰外科專家王彪的指導下,該科完成首例機器人輔助下肝切除手術,步入更加精準微創的新時代……共建以來,贛州醫院累計開展疑難手術7000餘例、引進新技術和新專案203項,其中145項填補了省、市技術空白。
在醫學影像科專家張玲的深度輔導下,該科申報成功省市級課題6項,配套科研經費近80萬元,並發表多篇SCI論文。胸外科專家李少彬推動制定了該科臨床生物標本庫建立流程和操作細則,為開展臨床研究提供有力支援。神經內科專家瞿少剛協助科室成功申報江西省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專案,其參與籌建的神經病學實驗室已取得階段性進展。
南方+記者 鍾哲
通訊員 遊永芳 楊院群
【作者】 鍾哲
廣東健康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