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起訴可以告誣告嗎?刑事誣告罪構成要件與救濟途徑詳解
不起訴處分後,是否能主張刑事誣告?
是的,即使針對您的案件做出了不起訴處分,您仍然可以主張刑事誣告。 不起訴處分僅代表檢察官認定現有證據不足以證明您犯罪,並非代表您完全無辜,更不代表對您提出告訴的一方不能被追究刑事責任。若您認為有人惡意向檢察官提出虛 false 的告訴,意圖陷害您,即便您最終獲得不起訴,仍有權對該告訴人提起刑事誣告之訴。
刑事誣告罪的法律基礎
刑事誣告罪,在台灣法律體系中,主要規範於《中華民國刑法》第 171 條。該條文規定:「意圖他人受刑事處分,虛構事實,捏造犯人,提出告訴、告發、自首或其ública 揭發者,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這意味著,只要符合特定要件,提出虛 false 告訴的一方,即使被告訴人最終獲得不起訴或無罪判決,也可能面臨法律的制裁。
誣告罪的構成要件
要構成刑事誣告罪,必須同時滿足以下幾個關鍵要件:
- 主觀意圖: 告訴人必須具有「意圖他人受刑事處分」的故意。換句話說,提出告訴時,其目的就是要讓被告訴人遭受刑事追訴、審判,甚至判刑。如果告訴是出於善意、誤會,或是基於其他正當理由,則不構成誣告。
- 虛構事實或捏造犯人: 告訴內容必須是虛假的。這包括完全捏造不存在的事實,或是對真實事實進行扭曲、誇大,使其成為一個足以讓他人遭受刑事處罰的「假」犯罪事實。例如,謊稱某人偷竊了不存在的財物,或是將一件民事糾紛偽裝成刑事犯罪。
- 提出告訴、告發、自首或ública 揭發: 告訴人必須透過正式的法律途徑,將虛假的犯罪事實傳達給有權處理的機關。這包括向檢察官、警察機關提出告訴或告發,或是向其他國家機關自首(意圖栽贓他人),甚至是透過公開管道揭發(意圖損害他人名譽並使其面臨追訴)。
不起訴處分與誣告罪的關係
許多民眾會疑惑,既然檢察官已經認定不起訴,是否代表我無辜,就可以直接告對方誣告?答案是肯定的,但並非絕對。不起訴處分是檢察官基於現有證據所做出的判斷,它證明了「檢察官認為」現階段的證據不足以讓您受刑事追訴。然而,這並不等同於最終的司法定罪。在誣告案件中,檢察官會審酌您所獲得的不起訴處分,作為判斷原告訴之內容是否為虛 false 的重要證據之一。如果不起訴處分明確指出,您所被指控的犯罪事實根本不存在,或者您的行為完全不構成犯罪,那麼原告訴之虛 false 性便能被證實,構成誣告罪的可能性便大大增加。
如何主張刑事誣告?
如果您認為自己遭受了誣告,即便已經獲得不起訴處分,您仍然可以採取法律行動。以下是您需要採取的步驟:
1. 蒐集證據
證據是主張誣告的關鍵。您需要蒐集一切能夠證明您遭受誣告的證據,包括但不限於:
- 您所獲得的不起訴處分書: 這是證明您未犯罪的最直接證據。仔細閱讀不起訴處分書的理由,其中可能會詳細闡述為何檢察官認為您的行為不構成犯罪,或指控事實不存在。
- 原告訴訟過程中的相關文件: 例如,您被偵訊的筆錄、律師的辯護意見、證人證詞等,這些文件可能間接證明原告訴訟的虛 false 或不當。
- 能夠證明您清白或對方虛 false 陳述的證據: 這可能包括您不在場的證明、能夠反駁對方指控的物證、錄音、錄影、證人證詞等。
- 證明對方有誣告意圖的證據: 例如,對方與他人的對話記錄,顯示其有陷害您的動機;或是對方曾因類似事件被指控,並被法院認定為誣告的判決書。
2. 尋求法律諮詢
在蒐集證據的同時,強烈建議您尋求專業的法律諮詢。有經驗的律師可以幫助您:
- 評估您的案件是否符合誣告罪的構成要件。
- 指導您如何有效地蒐集和整理證據。
- 協助您撰寫訴狀,並在後續的訴訟過程中代表您爭取權益。
3. 提起刑事告訴
在律師的協助下,您可以向有管轄權的檢察機關提起刑事誣告告訴。告訴狀中需要清楚說明您遭受誣告的經過,並附上您蒐集到的所有證據。檢察官會對您的告訴進行初步偵查,如果認為有犯罪嫌疑,將會進行進一步的調查,包括傳喚告訴人(即對您提出虛 false 告訴者)說明,並審酌相關證據。
不起訴後提起誣告的時效問題
刑事訴訟時效是指在一定期間內未提起訴訟,則國家喪失追訴該犯罪行為的權利。誣告罪的追訴時效,依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是追訴權時效期間為七年。這意味著,您必須在知道被誣告之日起七年內提起刑事告訴,否則將超過追訴時效,無法再追究對方的刑事責任。因此,在獲得不起訴處分後,應儘早諮詢律師並提起告訴,以免錯失良機。
除了刑事訴訟,還有其他救濟途徑嗎?
除了刑事訴訟,您還可以考慮以下救濟途徑:
- 民事訴訟: 如果對方提出的虛 false 告訴,對您的名譽、工作、生活造成了損害,您還可以對該告訴人提起民事損害賠償訴訟。您需要證明對方的不法行為(例如誣告),以及因此造成的實際損害(例如精神撫慰金、因訴訟產生的費用等)。
- 國家賠償: 在極少數情況下,如果是不法公務員在偵辦過程中,有明顯的濫權或疏失,導致您受到不當的刑事追訴,您也可能可以考慮提起國家賠償訴訟。但這與誣告罪的追究對象不同,誣告罪是追究提出虛 false 告訴的個人。
刑事訴訟與民事訴訟的區別
需要注意的是,刑事訴訟的目的是追究犯罪行為人的刑事責任,例如判處有期徒刑或罰金。而民事訴訟的目的是彌補受害人的損害,例如要求賠償金。兩者雖然可能基於相同的行為,但追求的目標和法律程序有所不同。
結語
當您遭遇刑事告訴,並最終獲得不起訴處分時,這僅是訴訟的階段性結束,並不代表您完全不受冤屈。如果您能夠證明原告訴訟是基於惡意、虛構事實,那麼提起刑事誣告之訴,不僅是捍衛自身權益的必要手段,也是維護司法公正的重要一環。務必記住,及時蒐集證據,並尋求專業的法律協助,是您成功主張權益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