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機AF是什麼?認識自動對焦(Autofocus)的原理與運用

相機AF是什麼?認識自動對焦(Autofocus)的原理與運用

相機AF是什麼?

相機AF,全稱為Autofocus,中文意為「自動對焦」。 它是指相機在拍攝時,能夠自動偵測並調整鏡頭,使影像中的主體清晰地呈現在感光元件上,從而無需拍攝者手動進行對焦的技術。自動對焦系統是現代數位相機的核心功能之一,極大地簡化了攝影流程,讓更多人能夠輕鬆捕捉清晰銳利的影像。

自動對焦(AF)如何運作?

相機的自動對焦系統主要依賴於兩種基本技術:對比度檢測(Contrast Detection AF)和相位檢測(Phase Detection AF),許多現代相機也會結合使用這兩種技術,以達到更快的對焦速度和更高的精確度。這兩種技術的運作原理如下:

1. 對比度檢測自動對焦 (Contrast Detection AF)

對比度檢測AF是最早應用於數位相機的自動對焦技術之一,在無反光鏡相機(Mirrorless Cameras)中尤為常見。它的基本原理是:

  • 偵測影像對比度: 相機的感光元件會持續掃描影像,尋找畫面中對比度最高的區域。一般來說,當主體清晰對焦時,其邊緣的對比度會達到最大值。
  • 移動鏡頭以尋找最高對比度: 相機通過微調鏡頭的位置,向「清晰」的方向移動,同時不斷監測畫面的對比度變化。
  • 鎖定對焦點: 當偵測到對比度達到最大值時,相機便認為已經完成對焦,並鎖定該鏡頭位置。

優點:

  • 對焦精度高,尤其在光線充足、對比度明顯的場景下。
  • 結構相對簡單,成本較低。
  • 在拍攝影片時,可以實現更平順的對焦過渡。

缺點:

  • 對焦速度相對較慢,尤其在光線不足或對比度低的環境下。
  • 在極端情況下,可能會出現「拉風箱」(即鏡頭在對焦點前後來回搜尋,浪費時間)的現象。

2. 相位檢測自動對焦 (Phase Detection AF)

相位檢測AF通常應用於數位單眼相機(DSLRs)的獨立對焦模組,以及現代無反光鏡相機的感光元件上(稱為「全像素雙十字相位檢測」或類似技術)。它的運作方式更為直接:

  • 分離光線: 光線通過鏡頭進入相機後,一部分會被分流到獨立的相位檢測對焦感應器上(DSLR),或在感光元件上預留專門的像素進行相位檢測(無反)。
  • 產生相位差: 對焦感應器會將進入的光線分成兩束,並分別投射到兩個微小的感應區域。如果影像未對焦,這兩束光線就會產生「相位差」,形成偏移。
  • 計算對焦方向和距離: 相機通過測量這兩束光線之間的相位差,能夠直接計算出鏡頭需要移動的方向和距離,以達到精確對焦。
  • 快速移動鏡頭: 這種計算是實時且直接的,因此對焦速度非常快,幾乎瞬間就能完成。

優點:

  • 對焦速度極快,是運動攝影和抓拍的理想選擇。
  • 在低光環境下表現較好。
  • 能更精確地追蹤移動物體。

缺點:

  • 相較於對比度檢測,對焦精度在某些極端情況下可能略遜一籌(尤其是在微距拍攝或高反差邊緣)。
  • 在影片拍攝時,如果不是特別優化的系統,可能會出現對焦跳躍的情況。
  • 獨立對焦模組會增加相機的體積和複雜性(DSLR)。

混合式自動對焦系統 (Hybrid AF)

為了結合對比度檢測和相位檢測的優勢,許多現代數位相機,尤其是無反光鏡相機,都採用了混合式自動對焦系統。這種系統會在感光元件上同時集成相位檢測像素和對比度檢測機制。

  • 初始階段: 系統利用相位檢測技術進行快速的初步對焦,迅速將鏡頭移近目標。
  • 精確階段: 當接近對焦點時,系統會切換到對比度檢測模式,進行精確微調,確保最高的影像銳利度。

這種混合方式兼顧了速度和精度,成為目前主流的自動對焦解決方案。

自動對焦模式的選擇

除了自動對焦技術本身,相機還提供了多種自動對焦模式,以適應不同的拍攝場景和需求。了解這些模式對於充分發揮相機的AF能力至關重要。

1. 單次自動對焦 (One-Shot AF / AF-S)

這是最基本和最常見的AF模式。當您半按快門按鈕時,相機會執行一次對焦,然後鎖定對焦點。這種模式適用於拍攝靜態物體,例如風景、肖像(如果人物不移動)等。一旦完成對焦,即使主體或相機略有移動,相機也會保持該對焦距離,直到您鬆開快門按鈕或重新半按。

2. 連續自動對焦 (AI Servo AF / AF-C)

在這種模式下,相機在您半按快門按鈕的同時,會持續不斷地重新對焦,以追蹤移動的主體。這對於拍攝運動中的運動員、飛行的鳥類、行進中的汽車等非常有用。只要您保持半按快門,相機就會盡力讓移動的主體始終保持在對焦點上。

3. 自動自動對焦 (AI Focus AF / AF-A)

這是Combining AF-S和AF-C的一種智能模式。相機會自動判斷主體是否移動。如果相機偵測到主體是靜止的,它會自動切換到單次自動對焦(AF-S);如果偵測到主體正在移動,則會自動切換到連續自動對焦(AF-C)。這種模式旨在讓拍攝者無需手動切換對焦模式,但有時可能不如手動選擇精確,尤其是在主體移動的邊緣情況下。

自動對焦區域模式

除了對焦模式,相機還提供不同的對焦區域模式,讓您可以控制相機應該在畫面的哪個範圍內尋找對焦點。常見的區域模式包括:

  • 單點對焦: 允許您手動選擇一個單獨的對焦點,並將其精確地對準您想要拍攝的主體。這是最精確的模式,適合需要嚴格控制對焦的情況。
  • 區域對焦: 將對焦點區域劃分為幾個更大的區域,相機可以在這些區域內自由選擇最合適的對焦點。這在拍攝運動物體時非常有用,因為您可以大致框定主體所在的範圍,讓相機自行在該範圍內追蹤。
  • 廣域/自動對焦: 相機會自動偵測整個畫面的所有物體,並根據演算法選擇一個或多個對焦點。這對於快速抓拍或拍攝畫面中有許多潛在主體時較為方便。
  • 人臉/眼部偵測對焦: 專門針對人像拍攝設計,相機會優先偵測人臉和眼睛,並將對焦點鎖定在眼睛上,以確保人像照片中的眼神銳利。

總結

相機AF(自動對焦)是現代攝影不可或缺的技術,它透過對比度檢測、相位檢測或兩者結合的混合系統,讓相機能夠自動偵測並調整鏡頭,實現影像的清晰對焦。理解AF的基本原理、不同的對焦模式(AF-S、AF-C、AF-A)以及對焦區域模式,可以幫助攝影師更有效地運用相機,捕捉到您想要的精準、銳利的畫面,無論是靜態風景還是高速運動,都能得心應手。

相機af是什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