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捷運蓋多久紅線、橘線、環狀輕軌等全攻略,高雄捷運建設時間與歷程

高雄捷運蓋多久紅線、橘線、環狀輕軌等全攻略,高雄捷運建設時間與歷程

高雄捷運蓋多久?關鍵路線建設時間全解析

高雄捷運的建設歷程是一個複雜且分階段的過程,不同的路線有不同的興建時間。高雄捷運紅線(R線)分為多個階段興建,第一階段(R1-R11)約於1998年動工,2008年通車;第二階段(R12-R24)則在第一階段通車後陸續進行,部分區段直至2010年代才全數啟用。

高雄捷運橘線(O線)的建設同樣採分期方式進行,與紅線同步或稍晚動工,第一階段(O1-O14)亦於2008年左右大致通車,後續延伸段則在不同時間點完成。

至於高雄環狀輕軌(LRT),其建設時間與捷運系統有所不同,採一階段一階段的方式推動。第一階段(C1-C14)於2012年動工,2017年通車;第二階段(C15-C32)則在第一階段通車後逐步啟動,預計在2020年代後期陸續完工。

高雄捷運建設歷程與時程概覽

高雄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簡稱高雄捷運)的規劃與興建,是為了改善高雄都會區的交通壅塞問題,並促進區域發展。其建設歷程漫長,涉及多條路線的規劃、環評、用地取得、設計、施工及營運準備。以下將針對主要路線的建設時間進行更詳盡的說明。

紅線(R線)建設時程

高雄捷運紅線,又稱「南京-小港線」,是高雄都會區首條營運的捷運路線。其建設可細分為幾個主要階段:

  • 規劃與核定階段: 高雄捷運的初步規劃可追溯至1980年代,歷經多次可行性研究、環境影響評估、規劃報告審查等程序。紅線的具體路線與站點規劃在1990年代逐漸定案。
  • 第一階段(R1-R11)興建:
    • 動工時間: 1998年11月
    • 預定通車目標: 2007年
    • 實際通車時間: 2008年3月(部分路段),2008年9月(全線)
    此階段的工程包含了從南岡山站(現為R24)至小港國際機場站(R3)之間的大部分站點,工程艱鉅,尤其是在市區段,涉及大量地下管線遷移、盾構隧道掘進等複雜工法。
  • 第二階段(R12-R24)與延伸工程:
    • R12-R24(岡山延伸線): 此延伸段的規劃與興建較晚,部分車站與路段在紅線第一階段通車後陸續進行,並在2010年代陸續啟用,例如南勢湖站(R3)延伸至南岡山站(R24)的部分。
    • 其他延伸與改建: 隨後亦有針對部分站點進行微調或延伸的規劃,但主要骨幹已在第一階段大致確立。
    第二階段的工程進度會受到預算、環評、用地取得等多重因素影響,因此各站點的通車時間有所差異。

橘線(O線)建設時程

高雄捷運橘線,又稱「西子灣-大寮線」,與紅線構成高雄捷運的主要骨幹。其建設時程大致與紅線同步,但也分階段進行:

  • 規劃與核定階段: 與紅線同時期進行規劃。
  • 第一階段(O1-O14)興建:
    • 動工時間: 約在1999年至2000年之間
    • 預定通車目標: 2008年
    • 實際通車時間: 2008年9月
    此階段涵蓋了從西子灣站(O1)至鳳山站(O14)的區間,包括了橋頭糖廠站(O1)至大寮站(O14)的電聯車營運。
  • 延伸與改善工程:
    • O1延伸線(西子灣站-駁二藝術特區-鹽埕埔站): 此延伸段的規劃與興建相對較晚,主要目的是串連駁二藝術特區及進一步擴大服務範圍。
    • O14延伸線(鳳山站-大寮站): 此段為橘線早期規劃的一部分,但建設與通車時間有所延後,與其他區段有所區別。
    橘線的建設也面臨了與紅線類似的挑戰,尤其是在都會核心區的地下工程。

環狀輕軌(LRT)建設時程

高雄環狀輕軌(C-Bike)是高雄都會區另一項重要的軌道建設,旨在提供短程接駁與串聯功能,並結合觀光與地方發展。其建設模式採分段通車、分段施工的方式進行:

  • 第一階段(C1-C14):
    • 動工時間: 2012年10月
    • 預定通車時間: 2016年
    • 實際通車時間:
      • C1籬仔內站至C14哈瑪星站:2017年7月
    此階段的建設範圍涵蓋了高雄市區的部分重要區域,包括前鎮、苓雅、鹽埕、鼓山等區,工程規模相對捷運較小,但對市區景觀與交通影響甚大。
  • 第二階段(C15-C32):
    • 動工時間: 預計在2018年後陸續展開,各區段進度不同。
    • 預計通車時間: 預計在2020年代後期陸續完工,以達成環狀營運。
    第二階段的建設範圍更廣,延伸至三民、左營、鼓山等區域,是環狀輕軌實現全面成環的關鍵。

影響高雄捷運建設時間的因素

高雄捷運的建設期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這也是為何不同路線、不同區段的建設時間會有顯著差異的原因:

  • 工程難度與工法:
    • 地下段工程: 涉及盾構掘進、潛盾機維護、地下連續壁施工等,技術複雜,風險高,所需時間長。
    • 高架段工程: 相對簡單,但需考慮橋梁結構、墩柱施工等。
    • 地面段(輕軌): 需處理路面交通、管線整合、景觀配合等問題。
  • 用地取得與拆遷:

    捷運路線的規劃需要經過大量用地取得,若涉及私人土地或建物,則需經過協商、徵收等程序,此過程耗時且可能引發爭議,是影響工期的重要因素。

  • 環境影響評估(EIA):

    所有大型工程都必須通過嚴謹的環境影響評估,確保工程對周遭環境、生態、居民生活的影響降至最低。環評過程可能需要多次補件、說明,並經由主管機關審查,耗時不短。

  • 預算編列與撥款:

    捷運建設是龐大的公共工程,需要龐大的預算支持。預算的編列、審議、撥款等程序,都可能對工程進度產生影響。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財政狀況,也會間接影響工程的推動速度。

  • 技術發展與設備供應:

    捷運系統的許多關鍵設備,如電聯車、號誌系統、通訊系統等,需要特定的技術與供應商。設備的設計、製造、運送、測試與安裝,都需要時間。

  • 公眾意見與協調:

    捷運建設過程中,常需與沿線居民、商家、民意代表進行溝通與協調。若有重大爭議或反對意見,可能需要調整規劃或延後施工。

  • 特殊狀況與不可抗力:

    例如,遭遇未預期的地質狀況、歷史遺址的發現、或是天災人禍等,都可能導致工程延誤。

結論

總而言之,高雄捷運的建設是一項長期且複雜的系統工程。從最初的規劃、設計到最終的通車營運,每一個環節都需歷經漫長時間與諸多考量。紅線與橘線作為高雄捷運的主幹,其主要建設期程約在1998年至2008年之間完成主要部分,而延伸線或後續改善則持續進行。

高雄環狀輕軌的建設則相對較新,第一階段於2012年動工,2017年通車,第二階段則預計在2020年代後期逐步完工。 這些建設時間的差異,反映了不同路線的技術需求、都市規劃定位以及地方發展的需求。透過這些軌道建設,高雄都會區的交通運輸網絡不斷完善,為市民提供了更便捷、環保的出行選擇,並對區域經濟與城市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高雄捷運蓋多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