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重突然下降看哪一科?原因、科別與就醫指南
體重突然下降看哪一科?
若出現體重突然下降的情況,建議優先尋求內科的協助。內科醫師會先進行初步評估,排除常見的生理性原因,若懷疑有特定器官或系統的問題,則會將您轉介至相應的專科醫師。
體重突然下降的可能原因
體重突然下降,即在未刻意節食或增加運動的情況下,短時間內體重顯著減輕,這可能是一些潛在健康問題的警訊。原因可大致分為生理性因素、病理性因素及心理性因素。
一、 生理性因素
- 飲食攝取不足:食慾不振、飲食習慣改變,導致攝取的熱量不足。
- 運動量增加:突然大幅增加運動量,而未相對增加飲食。
- 疾病恢復期:某些疾病在恢復過程中,身體可能因消耗能量而體重下降。
- 年齡增長:隨著年齡增長,肌肉量可能自然減少,基礎代謝率略微下降,若飲食習慣未調整,可能顯現體重減輕。
二、 病理性因素
這是最需要警惕的體重突然下降原因,可能涉及多種疾病,需要專業醫師診斷。
1. 內分泌系統疾病
- 甲狀腺功能亢進(甲亢):這是導致體重下降最常見的原因之一。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會加速新陳代謝,導致身體燃燒更多能量,即使食量正常甚至增加,體重也可能快速下降。患者常伴隨心悸、手抖、易怒、失眠、怕熱、多汗等症狀。
- 糖尿病(未控制):尤其是第一型糖尿病,身體無法產生足夠的胰島素,導致血糖無法有效利用,身體會分解脂肪和肌肉來獲取能量,進而引起體重下降。患者常伴隨多尿、多飲、多食、疲倦等症狀。
- 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Addison氏病):腎上腺分泌的皮質醇不足,會影響身體的新陳代謝,導致體重下降、疲勞、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瀉、皮膚色素沉澱等。
2. 消化系統疾病
- 消化性潰瘍:胃或十二指腸潰瘍可能導致進食時疼痛,影響食慾,或因長期發炎影響營養吸收。
- 慢性腸道疾病(如克隆氏症、潰瘍性結腸炎):這些疾病會引起腸道發炎、吸收不良,導致體重下降、腹瀉、腹痛、血便等。
- 吸收不良症候群:包括乳糜瀉(對麩質過敏)、胰腺功能不全等,都會影響身體對營養素的消化吸收,造成體重減輕。
- 胃食道逆流疾病:嚴重的胃食道逆流可能導致吞嚥困難、胸骨後疼痛,進而影響進食。
- 膽囊疾病:膽結石或膽囊炎可能影響脂肪消化,導致飲食不適,進而影響體重。
- 肝臟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等,會影響肝臟代謝功能,導致食慾不振、營養吸收不良。
3. 腫瘤(癌症)
- 各種惡性腫瘤:癌症是體重不明原因下降的嚴肅警訊。腫瘤細胞消耗身體大量能量,並可能釋放影響食慾和代謝的物質。不同部位的癌症會有不同的早期症狀,但體重下降是許多癌症的共同表現,尤其是消化系統癌症(如胃癌、胰腺癌、大腸癌)、肺癌、淋巴瘤等。
4. 感染性疾病
- 慢性感染:例如肺結核、愛滋病(HIV感染)、慢性肝炎等,身體長期處於發炎狀態,會消耗大量能量,導致體重下降。
- 寄生蟲感染:腸道寄生蟲會爭奪人體營養,影響營養吸收。
5. 心臟、肺臟及腎臟疾病
- 慢性心臟衰竭:心臟功能不全會導致身體組織缺氧,影響新陳代謝,並可能引起食慾不振。
- 慢性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呼吸困難會增加身體能量消耗,影響進食。
- 慢性腎臟病:影響身體的代謝廢物排除和電解質平衡,可能引起食慾不振和體重下降。
6. 神經系統疾病
- 帕金森氏症:除了運動障礙,帕金森氏症也可能影響吞嚥和消化功能,以及其引起的憂鬱情緒。
- 失智症:早期失智症可能影響記憶力,導致忘記吃飯,或因判斷力下降而飲食不均。
三、 心理性因素
- 憂鬱症:憂鬱症是導致體重下降的重要心理因素。患者常表現為情緒低落、失去興趣、食慾不振、睡眠障礙,進而導致體重減輕。
- 焦慮症:嚴重的焦慮可能導致消化系統功能紊亂,如噁心、腹瀉,影響食慾。
- 壓力過大:長期的精神壓力會影響荷爾蒙分泌,進而影響食慾和新陳代謝。
- 飲食失調症:如神經性厭食症,患者對體重有極度的恐懼,刻意限制飲食,導致體重急劇下降。
體重突然下降,應該看哪一科?
面對體重突然下降,最直接且全面的第一步是尋求內科醫師的診斷。
1. 內科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
內科醫師是處理體重突然下降問題的起始點。他們會詳細詢問您的病史、飲食習慣、生活作息、用藥情況,並進行全面的身體檢查。這包括測量生命徵象、聽診心肺、觸診腹部等。內科醫師會透過這些資訊,初步判斷體重下降的可能原因,並安排必要的基礎檢查,例如:
- 血液檢查:包括全血球計數(CBC)、肝功能、腎功能、電解質、血糖、甲狀腺功能(TSH, T3, T4)、電解質、發炎指數(ESR, CRP)等。
- 尿液檢查:排除泌尿道感染或腎臟問題。
- 糞便檢查:檢查是否有寄生蟲或潛血。
基於初步的評估和檢查結果,內科醫師會決定接下來的處置。如果懷疑是特定系統的問題,他們會適時地將您轉介給其他專科醫師。
2. 轉介至相關專科
根據內科醫師的初步診斷,您可能會被轉介至以下專科:
2.1. 內分泌科 (Endocrinology)
如果懷疑是甲狀腺功能亢進、糖尿病、腎上腺功能異常等內分泌系統問題,將會轉介至內分泌科。內分泌科醫師會安排更詳細的荷爾蒙檢測和相關影像學檢查,以確認診斷並制定治療計畫。
2.2. 消化內科 (Gastroenterology)
若懷疑是消化道潰瘍、慢性腸道疾病、吸收不良、肝膽胰疾病等,則會轉介至消化內科。醫師可能會安排胃鏡、大腸鏡、腹部超音波、電腦斷層(CT)掃描、核磁共振(MRI)等檢查,以深入了解消化系統的健康狀況。
2.3. 腫瘤科 (Oncology)
如果懷疑體重下降與腫瘤有關,特別是伴隨有不明原因的疼痛、局部腫塊、排便習慣改變、咳血等症狀,內科醫師可能會將您轉介至腫瘤科。腫瘤科醫師會根據情況安排各種影像學檢查(如CT、MRI、PET-CT)、腫瘤標記檢測,甚至組織切片活檢,以診斷癌症並進行後續治療。
2.4. 感染科 (Infectious Diseases)
對於懷疑有慢性感染(如肺結核、HIV)的患者,可能會轉介至感染科。醫師會安排相應的微生物學檢查,如細菌培養、病毒載量檢測等。
2.5. 心臟內科 (Cardiology)
若體重下降伴隨有呼吸困難、腳腫、心悸等症狀,懷疑與心臟疾病有關,則會轉介至心臟內科,進行心電圖、心臟超音波等檢查。
2.6. 精神科/身心科 (Psychiatry)
如果排除了明顯的生理疾病,但患者出現明顯的情緒低落、食慾不振、睡眠障礙、或是長期處於高壓力狀態,則會建議轉介至精神科或身心科。醫師會評估是否存在憂鬱症、焦慮症或其他情緒困擾,並提供心理治療或藥物治療。
就醫時的注意事項
為了讓醫師能更精確地診斷,您在就醫前或就醫時,可以準備以下資訊:
- 體重變化紀錄:準確記錄您體重下降的起始時間、下降的速度、以及目前的體重。
- 飲食習慣:詳細描述您近期的飲食內容、食慾變化、是否有噁心、嘔吐、腹瀉或便秘等情況。
- 伴隨症狀:記錄除了體重下降外,是否有其他不適,例如:疲倦、發燒、疼痛(在哪裡痛)、呼吸困難、咳嗽、排尿排便習慣改變、情緒變化、睡眠問題等。
- 用藥史:列出您目前正在服用或近期曾服用過的任何藥物(包括處方藥、非處方藥、保健食品)。
- 家族病史:了解您的家人是否有類似的症狀或特定的疾病史。
- 生活習慣:包括抽煙、喝酒、運動習慣、近期是否有重大壓力事件等。
體重突然下降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健康警訊,務必及早就醫,讓專業醫師協助您找出原因,及早治療,維護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