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粉有分等級嗎?認識不同等級麵粉的用途與特性
麵粉有分等級嗎?
是的,麵粉有分等級。 麵粉的等級主要依據其蛋白質含量和灰分含量來區分,不同等級的麵粉在質地、吸水性、筋度及適用於製作的烘焙品類上各有差異。
一、 麵粉等級劃分的基礎:蛋白質含量與灰分
在深入探討麵粉的等級之前,理解其劃分依據至關重要。麵粉的等級並非一個絕對統一的標準,但其核心考量因素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
1. 蛋白質含量 (Protein Content)
- 蛋白質是麵粉的靈魂。 麵粉中的蛋白質,主要是麥膠蛋白(Glutenin)和醇溶蛋白(Gliadin),在加水揉捏時會形成麵筋網絡。
- 麵筋網絡的強度與延展性直接影響烘焙品的結構。 蛋白質含量越高,麵筋網絡越強韌,麵團的筋度也就越大,越適合需要較高支撐力的烘焙,如麵包。反之,蛋白質含量較低,麵筋網絡較弱,麵團較鬆軟,適合製作酥餅、蛋糕等。
- 常見的蛋白質含量範圍:
- 高筋麵粉:約 12% - 14% 或更高
- 中筋麵粉:約 9% - 11%
- 低筋麵粉:約 7% - 9%
2. 灰分含量 (Ash Content)
- 灰分是指麵粉中的無機物含量。 這些無機物主要來自於小麥胚芽、麩皮等麩皮層的微量礦物質。
- 灰分含量與麵粉的顏色和風味有關。 灰分含量越高,麵粉的顏色通常越深(呈褐色),風味也越濃郁,因為麩皮層含有較多風味物質。
- 不同等級麵粉的灰分參考值:
- 特級麵粉(頂級麵粉):灰分含量最低,通常小於 0.5%
- 一級麵粉:灰分含量較低,約 0.5% - 0.7%
- 二級麵粉:灰分含量中等,約 0.7% - 1.1%
- 三級麵粉(全麥麵粉):灰分含量最高,可能超過 1.5%,因為含有整粒小麥的麩皮。
- 注意: 蛋白質含量和灰分含量並非絕對對應。有些高灰分的麵粉也可能蛋白質含量不高,反之亦然。但通常而言,高筋麵粉的灰分會比低筋麵粉高一些,因為它們更多地保留了小麥胚芽和麩皮。
二、 認識常見麵粉等級及其用途
根據蛋白質含量和灰分含量,麵粉可以粗略地劃分為幾個主要等級,這些等級在烘焙界有著廣泛的應用。
1. 高筋麵粉 (Bread Flour)
- 蛋白質含量: 約 12% - 14% 或更高。
- 特性: 蛋白質含量高,能形成強韌、有彈性的麵筋網絡。吸水性較強,揉捏後麵團光滑且不易斷裂。
- 用途: 專門用於製作需要較強筋度的烘焙食品。
- 麵包: 各種酵母發酵的麵包,如吐司、法國長棍、歐包等。
- 披薩餅皮: 製作有嚼勁的披薩餅底。
- 饅頭、包子: 追求Q彈口感的中式麵點。
- 部分麵條: 如義大利麵,需要一定的筋道。
- 辨識: 包裝上通常標示「高筋麵粉」、「麵包粉」或「Bread Flour」,蛋白質含量標示會較高。
2. 中筋麵粉 (All-Purpose Flour)
- 蛋白質含量: 約 9% - 11%。
- 特性: 蛋白質含量適中,介於高筋和低筋之間。筋度適中,適用性廣泛。
- 用途: 這是最常見、用途最廣的麵粉,適合大多數家庭烘焙。
- 家常麵食: 餃子皮、餛飩皮、燒賣皮。
- 蛋糕、瑪芬: 較為鬆軟的蛋糕體,如磅蛋糕、海綿蛋糕(部分配方可混合低筋)。
- 餅乾: 大部分類型的餅乾。
- 部分麵包: 對筋度要求不極致的簡化版麵包。
- 煎餅、可麗餅: 質地較為柔軟的煎製點心。
- 辨識: 包裝上通常標示「中筋麵粉」、「通用麵粉」或「All-Purpose Flour」。
3. 低筋麵粉 (Cake Flour / Pastry Flour)
- 蛋白質含量: 約 7% - 9%。
- 特性: 蛋白質含量最低,麵筋形成能力最弱。麵團質地鬆軟,吸水性較弱。
- 用途: 專門用於製作口感細膩、鬆軟的烘焙品。
- 蛋糕: 鬆軟細膩的各類蛋糕,尤其是戚風蛋糕、天使蛋糕等。
- 酥餅、派皮: 追求酥鬆口感的派皮、千層酥。
- 餅乾: 口感酥脆的餅乾。
- 泡芙、蛋撻: 內餡填料或外殼。
- 辨識: 包裝上通常標示「低筋麵粉」、「蛋糕粉」、「餅乾粉」或「Cake Flour」、「Pastry Flour」。
4. 全麥麵粉 (Whole Wheat Flour)
- 蛋白質含量: 蛋白質含量相對較高,但因為包含麩皮和胚芽,實際表現可能因品牌而異。
- 灰分含量: 最高,約 1.5% 以上。
- 特性: 含有小麥的麩皮、胚芽和胚乳,營養價值高,含有豐富的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麵粉顏色較深,風味濃郁,質地較粗糙,吸水性強,麵團延展性相對較弱。
- 用途:
- 全麥麵包: 追求健康、風味的麵包。
- 雜糧饅頭、餅乾: 增加營養和風味。
- 部分中式麵點: 如全麥煎餅。
- 注意: 有些全麥麵粉是將磨碎的全麥粒直接出售,有些則是將小麥整粒磨成粉。純粹的100%全麥麵粉質地會比較粗糙,烘焙時可能需要與其他麵粉(如中筋)混合使用,以改善口感。
三、 麵粉等級的專業劃分與特殊麵粉
除了上述常見的家用等級劃分,在專業烘焙和製粉工業中,麵粉的等級劃分會更為精細,同時也有一些特殊的麵粉種類。
1. 依據灰分含量更細緻的劃分 (歐洲標準)
在歐洲,麵粉等級的標示更常以灰分含量來代表,例如:
- T45: 類似於低筋麵粉,灰分約 0.45%,常被稱為「法式糕點粉」,適合製作法式千層酥(Mille-feuille)、可頌(Croissant)等。
- T55: 類似於中筋麵粉,灰分約 0.55%,是法式長棍麵包(Baguette)、可頌等常見麵包的常用粉。
- T65: 灰分約 0.65%,也常用於製作各種麵包。
- T80: 灰分約 0.80%,接近於較粗的中筋或某些等級的全麥麵粉,風味更濃郁。
- T110: 灰分約 1.10%,類似於較粗的全麥麵粉。
- T150: 灰分約 1.50%,為較粗的全麥麵粉。
這種標示方法能更精確地反映麵粉的特性,幫助專業烘焙師選擇最適合的麵粉。
2. 特殊麵粉
- 自發粉 (Self-Raising Flour): 已經預先添加了泡打粉(Baking Powder)和少許鹽的麵粉,通常是低筋麵粉或中筋麵粉為基底。使用時無需再額外添加膨脹劑,方便快捷,常用於製作鬆餅、司康等。
- 預拌粉 (Flour Mixes): 為了方便製作特定的烘焙品(如預拌蛋糕粉、預拌鬆餅粉),將麵粉與糖、澱粉、膨脹劑、調味料等按比例混合好的產品。
- 無麩質麵粉 (Gluten-Free Flour): 適合對麩質過敏或選擇無麩質飲食的人群。這類麵粉通常由米粉、玉米粉、豆類粉、堅果粉、澱粉等混合而成,不含小麥蛋白。
- 強化麵粉 (Enriched Flour): 在加工過程中額外添加了鐵、維生素B(如葉酸、菸鹼酸、硫胺素、核黃素)等營養素的麵粉。
四、 如何根據烘焙需求選擇合適的麵粉?
選擇麵粉等級是烘焙成功的關鍵一步。以下提供一些實用的建議:
- 製作麵包、披薩、中式麵點(如包子、饅頭): 優先選擇高筋麵粉,以獲得最佳的筋度和口感。如果追求更健康或風味,可以考慮將部分高筋麵粉替換為全麥麵粉。
- 製作蛋糕、瑪芬、戚風蛋糕、天使蛋糕: 務必選擇低筋麵粉,以確保成品鬆軟細膩。
- 製作大部分家常點心、餅乾、餃子皮、餛飩皮: **中筋麵粉**是萬能的選擇,既能滿足基本的結構需求,又不會過於筋道。
- 追求酥脆口感的餅乾、派皮: 低筋麵粉是首選。
- 製作需要濃郁小麥風味且重視營養的產品: 可以使用全麥麵粉,但建議新手從與中筋麵粉混合開始,以掌握其特性。
- 不確定時: 如果配方沒有特別說明,通常使用中筋麵粉。
小貼士:
- 閱讀配方: 烘焙配方通常會明確指示所需麵粉的種類。
- 實驗與調整: 不同的品牌、不同產區的小麥,即使同為高筋麵粉,其表現也可能略有差異。多嘗試、多觀察,可以累積寶貴的經驗。
- 麵粉的保存: 麵粉應存放在陰涼、乾燥、通風的地方,避免陽光直射和潮濕,以防變質或生蟲。開封後的麵粉建議盡快使用完畢。
總而言之,麵粉確實有等級之分,而了解這些等級的區別,以及它們在蛋白質含量、灰分含量上的差異,將極大地幫助您在烘焙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製作出令人滿意的美味佳餚。